第(2/3)页 她们也是想着,还有不到三个月就是年关了,几个小的都还未成婚,总得成个家。 再说马上苏笙笙就要出嫁了,若非她这次牵线搭桥,哪里能挣下这么多钱? 所以,这次苏笙笙的嫁妆,不仅三房会出,二房也和她商量了,她们也要给添妆的。 即便锅子上蒸腾的热气,也挡不住蕉氏眼中的湿润。 苏家遭难时,若非苏笙笙挺身而出,这一家人如今会是何种境地,谁又能想象呢? 今日这钱,她们是真心实意地想要还给苏笙笙,不容她推脱。 “一想到你就要嫁人了,二伯母心里还真有些舍不得呢。”钟氏也跟着眼眶红了。 眼见大伯母、二伯母都激动起来,苏笙笙只好先收下。 蕉氏这才擦了擦眼泪,笑道:“季公子能娶到咱们笙丫头,才是真的有福气呢。” 苏家书房内,季晏礼到访之时,恰逢苏老太爷正为苏笙笙整理着一部精巧的词典。 这部词典,原是为教导宁桀识字所用。 苏笙笙每教一字,皆细致地在词典中分类组词,使之条理分明。 苏老太爷对这按26个字母巧妙编排的词典,赞叹不已。 他当下便跟着宁桀一起学,而后帮着归置各类生字到词典里。 如今宁桀已经开口说话,就是多年不曾开口,说话有些不清晰,字不能连贯。 但这已足以让苏老太爷心中的大石落地,得以向世子夫人有所交代。 家中众人各有忙碌,苏老太爷独自一人时,难免感到孤寂。 于是,便将教导宁桀视为一大乐事,他发现这孩子天资聪颖,只是往昔未遇良师,这才耽搁了。 而后在苏笙笙上山期间,都是苏老太爷每晚亲自指导宁桀,甚至是乐此不疲。 但要说让他最为高兴的事,还是孙女种出菜苗的事。 听说孙女不仅带头种田,还创新性地搭建起了温室大棚,这让苏老太爷倍感振奋。 南陵虽应不惧战,但民生凋敝,急需恢复。 这要是真能成功,不说一毛不拔的天堑关能有粮吃,就是整个南陵,冬日收上一成,也足够度过漫长严冬。 第(2/3)页